自己辛辛苦苦研發制作出一臺機器設備,上市沒多久就被抄襲仿制那是很令人捉狂的事情。如何防止自己的研發成果被別人抄襲仿制呢?總結來說較為有效的方法主要有:
1、申請專利。專利在手,說不定哪天就可排上用場,最起碼不會被抄襲者反制。
2、在工藝和材料上下功夫,這兩樣抄襲難度遠遠大于就結構。
3、在軟件上下功夫。軟件的加密性同樣遠遠超過一眼就能看出來的結構。
4、主要機構制作成防拆卸組件,一經拆卸就損壞難以還原,人為制造仿制難度。
一般來說,機械結構要想加密防止抄襲是比較困難的,所以較好的防抄襲辦法就是從保密性比較好的材料和工藝上著手。講兩個故事,大家就能明白,從材料及工藝上進行保密防抄襲的作用。
工藝上保密,讓抄襲者難以仿制。
故事是說,從前有個制傘師傅收了個徒弟,教徒弟制傘。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,這個師傅自然為了自己的利益留了一手。徒弟學習期滿出去單干了,做了很久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,就是用木頭做的傘柄過不久經常開裂,想了很多辦法都沒得到改善。一天徒弟到師傅家串門,走到門口看見師娘就問道:“師娘,俺師傅呢?”,師娘說道:“在后院煮木頭疙瘩呢。”,徒弟一聽,豁然開朗,匆匆放下手信就回去了。原來,要想木頭傘柄不容易開裂,要經過煮制。從此,徒弟的傘柄再也不開裂了。
機械制造中,工藝的不同也會造成零部件的性能有所變化,比如正火、淬火等等。機器的零部件采用別人沒法猜到的工藝制程,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仿制的難度。
另外一個故事,通過零部件的材料,來達到防止抄襲仿制的目的:
國內某企業進口一臺日本的精密機床,開始拆解仿制,山寨后發現精度怎么都比別人差了一個數量級,后來采用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替換的方式,發現是問題出在一個齒輪上,但是把原裝和自己做的拿著對比,重量,公差都在非常小的范圍內,老專家都分不清誰是正版誰是山寨的,但是原裝的裝到山寨機床上,機床功能正常,把山寨的齒輪裝到原廠的機床上就出問題了,后來通過某種手段,得知兩種材料的熱膨脹系數不一樣,就是原裝的會故意做的小一點,開機受熱以后就可以修正,而山寨的沒有足夠的膨脹,所以靜態上雖然測量一樣,但是動態表現上就有差別。
零部件的熱膨脹系數,這些不可見的變化的因素,確實不失為防抄襲的著手點。
可見,那些不可見的工藝,材料特性,作為防抄襲的著手點能起到更佳的保密效果。機械結構仿制很容易,因為結構、部件都能看得到,測量得到,逐一仿制就能一一還原,但在那些可變的因素上,比如熱膨脹系數、材料性能上,難以仿制。